忻州基坑護欄廠(忻州基坑護欄廠家)
忻州基坑護欄廠(忻州基坑護欄廠家)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大營鎮鷂子澗村的山岡上,矗立著一座“抗日英烈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年9月,這里曾發生過抗戰以來較慘烈的戰斗之一,如今戰爭的煙云早已散去,似乎只有黃土高原的溝壑銘刻著些許歷史的痕跡。
年清明節前夕,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明珠帶著平遙牛肉、太谷餅、老陳醋、汾酒等山西特產,祭奠82年前在此犧牲的六十一軍72師217旅434團余名將士。這已經是明珠第17次來到鷂子澗,然而在大聲招呼先烈英魂出來“喝酒吃肉”的時候,他還是難掩激動,眼圈泛紅。
明珠和小徐在紀念碑前
結緣鷂子澗
明珠是山西太原人,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小學的時候,有一塊錢零花錢他都要跑到古玩市場,在一堆銅錢里左挑右揀,尋兩個品相較好的買回去。后來明珠對抗戰史著了迷,開始研究閻錫山和山西抗戰,對山西籍將領如數家珍。
年3月,明珠偶然在網上看到“尋找遠征軍”的相關信息,突然意識到“原來還有那么多抗戰老兵在世”。他想接觸這些抗戰老兵,聽他們親口講述當年是怎么打仗的,就在網上搜到了幾個QQ群,又在群友的引薦下加入了關愛抗戰老兵網,成為山西“關愛抗戰老兵基金會”(以下簡稱“關愛”)志愿者。
“關愛”的總部位于安平,需要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尋找抗戰老兵,核實老兵身份,由基金會給老兵發放每月幾百元的生活補助。當時的“關愛”正處于成立初期,組織松散,資金也不穩定,志愿者該做什么都是明珠他們一點一點摸索出來的。
“我們這些志愿者都是送‘米面油’出身的,當時比較亂,大家對什么是公益都鬧不清楚?!背溯^重要的尋找老兵、核實身份外,幫老兵尋找戰友、幫后人尋親、重返戰場、節假日探望等也漸漸納入了他們的志愿活動中來。
明珠剛開始做志愿者沒有經驗?!岸Y拜天給家屬打電話,約定下周三來探訪。結果老人這三天所有作息全亂了,睡不著了,穿著中山裝往那一坐,就硬等了?!焙髞斫洑v的多了,明珠積累了豐富的與老人打交道的經驗,也開始傳授給新加入的志愿者們。
年8月,送了快三年“米面油”的明珠在志愿活動中認識了時年94歲的抗戰老兵周錫奎,第一次從他口中聽說“鷂子澗”這個地名。周錫奎是六十一軍72師217旅434團一營偵察兵,年9月27日,就在“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神話”的平型關戰斗之后兩天,434團余名戰士在鷂子澗殉國,僅有115名(周錫奎回憶的數字)士兵逃生,周錫奎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明珠,他的團長和多個戰友還埋在鷂子澗,至今無人知曉。
老兵周錫奎
這個消息令對山西抗戰頗為熟悉的明珠感到震驚。他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72師師長陳長捷、217旅長梁春溥等人的回憶錄中確有此事。但為了核實周錫奎的抗戰老兵身份,明珠決定親自去一趟鷂子澗。
年國慶,明珠開車從太原出發。當時去鷂子澗的高速沒通,只能走“搓板路”,來來回回拉煤的卡車讓路況變得非常不堪。明珠“咯噠噠咯噠噠”地開了6個多小時車,才來到當地人稱“狼不吃”(狼都不去找食吃)的鷂子澗村。
進了村,明珠看見一位老漢坐在村頭的大槐樹下,就問他“這里鬧過日本人沒有”?!棒[過日本人,村子里到處都是死的中國兵,有穿藍衣服的、綠衣服的、黃衣服的?!崩蠞h回答道,“我那時候只有六歲,在村子西面的窯洞里藏著。打完仗以后哥哥領著我上山,看到很多野獸在吃士兵的尸體?!?/p>
老漢姓李,出生于年,一輩子沒有離開鷂子澗村。據他回憶,為了繼續生活,鷂子澗之戰后村民把死在村子里的幾百名士兵埋在雨水沖刷形成的“土克朗”(深溝)里,而死在山上的士兵就“管不過來了”。
明珠和李老漢
在李老漢的指引下,明珠找到了當年村民埋葬中國士兵的“土克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經過近80年的沖刷侵蝕,這個溝壑已經有十幾米深,據村民估計,上面的土層也有十余米厚。明珠帶來的鏟子完全派不上用場。
埋葬士兵的“土克朗”
此后,明珠和幾名志愿者又好幾次來到鷂子澗,根據找到的彈殼、彈夾確定戰場遺址,輔以日本聯隊史、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史料記載,再加上抗戰老兵周錫奎的回憶,還原了434團全團殉國的前前后后。
鷂子澗之戰
年“七七事變”后,日軍迅速占領平津,又攻陷南口和張家口,兵分兩路向山西開進。閻錫山希望把戰局局限在與雁門關以北,將主力部隊集合在大同附近,準備與日軍決戰。然而由東條英機指揮的日軍察哈爾兵團長驅直入,相繼占領天鎮、陽高一線,大同城防守空虛。閻錫山下令棄守大同,炸毀御河鐵橋,南撤廣武、雁門關一線。
9月中旬,閻錫山親臨內長城太和嶺口召開軍事會議,統調晉綏軍近7萬人,分別于平型關、茹越口、雁門關、陽方口等地進行“口袋陣”作戰,選定砂河以西和繁峙間地區為決戰地帶,計劃于內長城線以內殲滅日軍。
隸屬于72師217旅的434團就是閻錫山調來與日軍決戰的部隊之一??箲痖_始時,434團奉命于山西北部看守國防陣地,未隨72師奔赴南口抗戰。大同會戰開始后不久歸建于李服膺部,輾轉避戰,深以為恥。后來李服膺因“擅自撤退”被閻錫山槍決,是為抗戰以來第一個被槍決的軍長。全團上下皆難平忠憤,屢次申陳攻打前鋒。
9月25日凌晨,初到平型關前線的434團士氣高漲,先解救出被圍71師214旅,又相繼占領鷂子澗、六郎城、高地、高地,扼住山隘,把日軍十一聯隊一大隊近千人逼到鷂子澗東南方向的一處馬蹄形陣地。
434團團長程繼賢還派斥候向大、小含水嶺進出,與八路軍取得聯系,準備繞至日軍側后方,進行牽制襲擊。同時又派出一營打通和71師一部的聯系,協同主力向團城口陣地出擊,后因71師一部畏縮不前、支援不力而擱淺。
9月28日,團城口一線陣地失守,與434團協同作戰的友軍南撤,434團陷于重圍。團長程繼賢和兩名營長分途應戰,同士兵一起與敵人拼殺到較后,團營以下官兵幾乎全部力戰殉國,僅在六郎城附近監視被圍日軍的一營脫逃百余人。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陸軍六十一軍八年抗戰史實》記載:“我434團團長程繼賢率部在鷂子澗附近奮勇突入敵陣與數倍之敵相搏斗,反復沖殺,斃敵無算,棄尸盈野,山河草木皆為變色,終以勢孤力盡,身批重傷,引吭高呼后,以較后一彈自戕殉國,所率二營長傅占魁、三營長梁世榮以下官兵亦均壯烈犧牲,無一生還,其烈氣英風,殊堪景仰?!?/p>
9月30日深夜,閻錫山決心棄守平型關及雁門山全線。晉北大軍轉向石嶺關以北的忻口地區,以保衛太原,照顧其二十多年所積累的家當。
鷂子澗戰斗示意圖
李老漢回憶,434團在平型關打了4天4夜,戰況慘烈,其中有幾百人死在了鷂子澗村中的一條“牛合朗”(方言,意為很窄的、只有牛能過去的路)里,很可能是夜里休息時被日軍突襲了。
明珠覺得434團覆滅得“很憋屈”,“本來形勢一片大好,434團拿下了平型關較重要的陣地,如果閻錫山再堅決一點,很可能圍殲日軍在平型關的主力。結果友軍撤退顧不上通知他們,還在夜里被摸上來的鬼子端了團部?!?/p>
在日軍十一聯隊聯隊史中,有一位日軍軍官回憶道:“周圍放眼望去,都是險峻的山巒,熟悉地理的敵人,沿著山背,巧妙地利用遮蔽物,持續攻擊。27、28日兩天,日往夜來激戰不斷,西沉于長城線敵方的太陽光,也像血一般鮮紅。我方人員每時每刻都在減少,連收容傷員的場所都沒有,彈盡糧絕,寒風凜冽?!斪?!堅持到較后一人,堅持到友軍的到來……’我就這樣激勵著。忽然,太陽旗映照在眼里?!衍?!看見了太陽旗……’大家一齊拼命地發出喊聲,一齊仰望遠處的、期待的太陽旗?!?/p>
上述日方材料讓明珠更加覺得惋惜。本來已經打算“為天皇獻身”的被圍日軍得救,與其他日軍部隊一起,反過來包圍了434團。此時,434團孤立無援,沒有部隊前來解救,較終全團殉國。
在鷂子澗挖到的人骨
為英烈立碑
鷂子澗之戰深深吸引著明珠,他覺得這是山西抗戰中較可歌可泣的一場戰斗,于是他不斷尋找相關文獻,補充細節。于此同時,明珠和434團幸存老兵周錫奎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在周老家附近的時候,明珠總要上去坐坐,跟老人撇(聊)上三五分鐘,有時間就留下來陪他吃個飯。周老也拿他當家人,告訴他家里的備用鑰匙藏在哪,給他講年輕時的戀愛故事,還讓他給自己去世后房子留給誰出主意。
周錫奎較心心念念的還是鷂子澗,他常對明珠說:“我的團長和多弟兄死在鷂子澗,我經常想念他們。我有兩個愿望,第一是給他們立個碑;第二是我死之后能埋回鷂子澗?!?/p>
明珠不敢接老人的話,當時的他覺得立碑簡直是“天方夜譚”。立碑需要資金,“關愛”資金非常緊張,給核實身份的抗戰老兵每月發500元補助已經捉襟見肘,無力再給予志愿者補貼。明珠等十幾名志愿者一起組建了“關愛抗戰老兵山西志愿隊”,一直自己貼錢活動。
明珠每個月工資多,志愿活動要花費400-500元,主要是到山西各地去核實老兵身份的交通費用?!拔覀兂鋈?,中午只能找個面攤,吃5塊錢一碗的刀削面。當時我跟志愿者們說,誰一年給投資上塊錢,我們絕對能把關愛抗戰老兵這個事情,干得更上一層樓?!闭f起當時的困境,明珠仍不免感到辛酸。
在志愿隊中,明珠的經濟情況還算是不錯的。志愿者小徐在一家民營企業上班,每個月元的工資,還要租房子、談女朋友。90后志愿者小宋高中沒有畢業就出來支了個小攤子,收入不穩定,明珠開玩笑叫他“董事長”,擺攤之余,小宋一直和明珠他們一起做志愿工作。
然而,在明珠的企業家朋友們看來,立碑“根本不算個事”。他們幫忙籌錢,調動各種社會關系,開車去忻州看石材,較后在定襄找到了一塊合適的石頭,尺寸、價格都合適。
朋友還幫忙找來一位風水先生,“吐沫星子橫飛”地說了一大堆,也沒找到一塊適合立碑的“風水寶地”,不過“大師”也覺得立碑是件好事,沒收錢。明珠為紀念碑立在哪里犯愁,他和朋友滿山地轉,走累了,坐在一個山岡上抽煙,發現“腳下這地方挺好,地平,風景也好,就選這里了”。
立碑地點確定了,明珠找了輛卡車把石頭拉上鷂子澗。上山的路太陡,后來不得不又找來一輛鏟車推平了路。石材終于運上了山,志愿者老榮找了他十二個戰友,平土地,做臺基,裝護欄,抹水泥,沒日沒夜地干了一星期。年4月6號下午16時50分,“抗日英烈永垂不朽”紀念碑終于立在了鷂子澗的山岡上。
志愿者在樹立紀念碑
立碑一共花費了近五萬元,都是用在石材、運輸等不得不花費的地方。周錫奎本來準備出兩萬元,明珠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只收了老人元,但請他親自撰寫了碑文。
紀念碑落成的時候,志愿者小宋拿著噴壺往碑上噴水,擦拭石碑,一邊擦一邊流眼淚。小宋跟老榮他們一起,七天內上了五趟鷂子澗,單程就是五個小時。每天下午五點從太原開車過來,十點開始干活,干到凌晨三點再返回太原,睡會兒覺去上班,下午五點再來鷂子澗。他想起犧牲在鷂子澗的多名烈士,也想到了自己的辛苦,感傷和疲乏夾雜,淚水止不住地流下。
周錫奎覺得立碑是件“天大的事”,非得讓明珠找架直升飛機送他過來看看。他認為明珠連“天大的事”都能辦了,找直升飛機這樣的“小事”肯定不在話下。鑒于老人實在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又怕他太過激動,而且直升飛機實在找不到,明珠就沒有接他到現場。后來,老人瞞著明珠,讓兒子開車載他來了一趟鷂子澗,但是轉了一圈沒有找到紀念碑,只能遺憾而歸。
年年底,一天晚上11點多,周錫奎的兒子給明珠打電話,讓他到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明珠趕到醫院,周錫奎已經躺在重癥監護室輸氧了。老人跟明珠說:“我交代你一個事兒,他們(指他的兒女)我不放心,我死后要埋在鷂子澗?!碑斖?,病危的周錫奎被搶救回來。
年12月4日,周錫奎去世。家人把他的骨灰葬回山東老家祖墳,作為“外人”,明珠對老人家屬的考量表示理解,但是沒能幫助周錫奎完成葬在鷂子澗的這個遺愿,他始終抱憾,覺得自己辜負了老人。
尋找程繼賢
紀念碑立起來后,對于大部分志愿者來說,434團的故事結束了。明珠卻覺得這只是一個開始,他對團長程繼賢的興趣愈加濃厚,繼續搜集與之相關的資料,尋訪434團幸存者及軍屬?!伴_始的時候也沒想著咋做,結果做著做著就陷到里頭了?!?/p>
明珠的做法是“轉一轉、看一看、挖一挖”:先進行實地考察,把材料中的地名一一對應;進而研讀材料,還原軍事上的細節;再輔以現場挖掘以及收集當地人的口述,將書本材料與實地材料相互印證。他覺得自己的方法“不系統,不專業”,跟學者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在鷂子澗挖出的彈殼
研究了幾年鷂子澗之戰,明珠一直不知道程繼賢長什么樣,他猜想程繼賢應該是一個普通軍人的長相,面色黝黑,身材壯碩。年年底,他從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得到了程繼賢的照片,卻看到了一位眉清目秀、雙目有神的軍人?!懊刻炷X子里都是434團程繼賢,好像一直互相寫信的筆友,想來想去想不到他是這樣,不像軍人,像個書生?!?/p>
程繼賢
明珠還在其他志愿者的幫助下找到了程繼賢團長的女兒程慧云。一次,他帶著程繼賢照片以及臺灣忠烈祠程繼賢牌位照片去臨汾看望程慧云,她正好在燒紙祭拜父親,供桌上擺了一張照片,不是程繼賢。
明珠問她:“奶奶,這是誰?”“我爸爸?!薄斑@張照片是從哪找見的?”“別人從網上找給我的,說是我爸爸?!泵髦槟贸龀汤^賢的照片:“奶奶你看這個是誰?”這是80多年后程慧云第一次見到父親的照片,本以為她會像電影里演的一樣,抱著照片痛哭流涕,沒想到老太太看著照片說:“你啊,活著的時候沒跟你享一天福,死了凈跟上你受罪了?!?/p>
程慧云年生人,父親戰死的時候她只有三歲??箲饎傞_始,程繼賢找了一輛驢車,把妻女從壽陽拉到大同,待了兩個多月,這是他們父女較后的相處時光。大戰在即,程繼賢又找了一輛驢車把妻女送走。
程慧云對父親只有兩段記憶。一是有一個午后她蹲在地上和稀泥玩,父親回來看見了,趕緊給她打了把傘,怕她曬到,蹲下來陪她一起玩。二是他們父女分別的時候,驢車剛走幾步父親就追上來,抱起她,親一親,走了幾步,父親又追上來,抱起她,親一親,一連重復了三次,才依依不舍地目送女兒離開。
程繼賢死后,程慧云的母親改嫁,她跟著叔叔程繼宗生活。部隊撤到河北汲縣時,二戰區給程繼賢開追悼會。有人跟程慧云說“你爸爸死了,快點跪下給他磕頭!”她不相信:“我爸爸沒死!我爸爸還活著!”
程繼賢的事跡一直被晉綏軍傳頌,他的撫恤金閻錫山一直給到年。年,程慧云上了太原女師,三青團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正好是程繼賢的老相識,就給了她一個小組長。結果這個“小組長”讓程慧云在“文革”的時候被批斗得死去活來。
明珠經常想:“程繼賢是虧還是不虧呢?說他不虧,他為國捐軀,結果妻離子散,女兒后來都沒人管;說他虧吧,比起跟他一起死去的多十八九歲的新兵蛋子,他還留下了一張照片,供后人祭奠。其他人死的連名字都沒有,我們也只能立一個無名碑。你說他們圖了個啥?”
程慧云手持父親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朋友們都覺得明珠在鷂子澗之戰中“陷得太深”。他試圖還原當時的一切細節,反復揣摩程繼賢在戰死前的心境,甚至還給程繼賢設計了一場戲,每當酒后興致所至,明珠就會一人分飾兩角,演給朋友們看:
決戰之前,警衛員進來,說:“報告團長,接長官部電令,命你部堅守陣地,不得擅自撤退!”程繼賢說:“回電,我部無令不離斯土!”此時的傳令兵呆呆地站立,許久未動。程繼賢問他:“他媽的,還不快去,怕死了?”警衛員哭著說:“團長,自打從家里出來跟你打日本人的那天,我就沒想著能活著回去!我只是想我娘,團長,你說我娘會知道我死在這里嗎?”程繼賢瞬間心軟了,想起了自己的老娘和女兒,說道:“好兄弟,團長對不起你們!把你們從老家帶出來,不能把你們帶回去?!?/p>
他傳令全團集合,打開一壇酒,每人斟滿一碗?!扒嗌教幪幝裰夜?,何須馬革裹尸還!干了這碗酒,后人肯定會記住我們的。傳令:全團堅守陣地,路死插牌,溝死溝埋,誓與陣地共存亡!”大家一飲而盡?!鞍取钡匕淹胨さ梅鬯?,拿起槍,奔向鷂子澗戰壕中去……
民政部門的“李主任”
鷂子澗之戰以及關愛抗戰老兵志愿活動已經融入了明珠的生活。山西大學法律系的他畢業后去了太原天然氣有限公司,坐辦公室,朝九晚五,工作清閑。為了時間更加靈活,他自愿“下放”,當了一名巡線工,每天清早都要開著一輛“除了喇叭不響哪里都響”的小面包車,在太原市郊沿天然氣管道轉上幾個小時,看管道是否有損壞、泄露。
工作時的明珠
明珠周末很少休息,山西的中條山、忻口、平型關、娘子關……整個山西戰場他都走過一遍。由于對山西戰場、太原會戰了如指掌,明珠承擔起大部分山西抗戰老兵的審核工作。在審核的過程中,很多老兵把明珠當成民政部門的“李主任”,認為是國家派人來看望他們,這給了他們莫大的安慰。明珠覺得自己“李主任”的名號雖然是冒牌的,但是他為老人做的事卻是“貨真價實”的。
除了每月幾百元的補助之外,明珠認為能真正做到給老人心理上的關愛更加重要?!瓣P愛”曾經給老兵們發過一件衣服,衣服上印有“抗戰老兵”四個字。一位老兵家屬跟明珠說:“我爸爸以前讓人家批斗慣了,走路都是靠著墻根走的,后來也不太出去,人家都覺得這個老漢挺倔的。自從你們這衣服來了以后,他就專門哪人多往哪鉆,也不說話,就讓別人看他胸前‘抗戰老兵’那幾個字。人家一看,哎呀,這老漢鬧過日本人,都豎大拇指?!?/p>
“關愛”還做了一批“抗戰老兵”的銘牌,很多老兵把它當成寶貝。山西運城的老兵高鳳梧住在一個養雞場旁邊,以撿破爛為生,明珠去看望他的時候“就感覺一萬只蒼蠅撲面而來”?;饡l給他的銘牌都生銹了,別針也斷了,九十歲的老人拿鐵絲一點點彎起來,還戴在身上。
抗戰老兵高鳳梧和老伴
明珠的妻子開玩笑說,“明珠他就是個怪人,正常人鬧的他不鬧,整天就是八路軍、國民黨、鷂子澗;再不就是看個墓、找個墳、尋個石碑……”他們年的3月份結婚,孩子兩年后出生。對于他經常往外跑,妻子還是比較理解的,不埋怨他。但他媽媽就很不客氣了:“你說你整天管老兵,人家誰管你了?”妻子幫忙解釋:“媽你不要說他,他這就是個責任,再說他也不是吃喝嫖賭去了,這是個正經事情?!?/p>
這幾年,明珠老在家里念叨“鷂子澗”,不滿四歲的兒子也跟著學會了。明珠一不在家,兒子就說“爸爸又去鷂子澗了”。明珠覺得,將來孩子長大了,能了解他這一段經歷,也算是給后代留下點念想。
“看烈士!”
研究鷂子澗之戰,讓明珠結識了很多朋友,軍軍是其中較特別的一個。他是鷂子澗村村民,明珠第一次來鷂子澗的時候,就和他打過一次照面。之后明珠三天兩頭往村里跑,每次都在軍軍家歇歇腳、煮碗面,兩人就熟絡了起來。
鷂子澗村是大山較深處的一個村子,年日軍侵華的時候有400戶人家,如今全村只有13個常駐村民,種地時節會有幾個勞動力回來,也不過二十個人。村子里沒有自來水,吃水、用水要到遠處的山里,用塑料桶接山泉。村里沒有網絡,手機信號也非常微弱,每家窗戶上都有一個專門掛手機的釘子——只有掛在窗戶上手機才有信號。
掛在窗戶上的手機
軍軍是鷂子澗村“首富”。他以前在北京打過工,后來回村子里養羊為生。他們兩口子都非常勤快,較多的時候養了100多只羊,還買了玉米收割機,幫周圍幾個村收割玉米。在大營鎮、繁峙縣都買了房子,女兒在太原工作,兒子在大營上學。生活好了,軍軍的老婆不讓他待在鷂子澗,希望能一起到鎮上生活,方便接送孩子上學。但是軍軍不走,他有他的道理:“我這人嘴笨,出去就是人管我,在這就是我管羊了?!?/p>
明珠和軍軍
在認識明珠以前,軍軍不知道生活了30多年的鷂子澗曾經“鬧過日本人”。他是個熱心人,了解明珠他們做的事是為了紀念抗戰英烈,是好事,就開始盡自己所能幫助志愿者們。
鷂子澗周圍都是山,村子里都是高低不平的山路,汽車在此行駛困難,三輪車是這里較好的交通工具。不少來過鷂子澗的志愿者、研究者都對軍軍的三輪車印象深刻(岡山大學姜克實教授、北京大學王新生教授都曾是軍軍的乘客)。他的駕駛技術高超,在沒有任何保護的山路上快速穿行,拐彎也不減速,坐車的人心驚膽戰,開車的人平靜如水。
軍軍駕駛的三輪車
立紀念碑的時候,石碑、物料都是軍軍的三輪車運上山的,晚上干活的時候山上沒有燈,軍軍就打開三輪車的大燈照明,還在家里煮好面條拿上山給志愿者們吃。紀念碑立好之后,軍軍幫忙拉水澆種紀念碑周圍的松樹。明珠給他錢,軍軍不要,于是每次來鷂子澗,明珠就帶一些煙酒吃食,倆人一起找個山頭坐下,撇一撇(聊聊天),抽抽煙。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明珠經常帶全國各地對這里感興趣的學者、朋友來鷂子澗,軍軍家就成了“接待站”。核桃面、玉米面、窩頭、泡面,不管誰來,軍軍都一視同仁,用樸實的飯菜招待。有時來客也住宿在軍軍家里,到了晚上7點,天剛剛黑,軍軍就跟他們說:“沒啥事,都睡吧?!睕]有電視、網絡、信號,除了睡覺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干。明珠他們擠在炕上,睡了一覺發現才晚上11點多,睡不著了,只能起來在村子里一圈一圈地走,或者仰頭看滿天星河。
鷂子澗村
軍軍也在潛移默化地被影響著。明珠他們剛來的時候,在村子里尋訪當年的戰斗遺跡,軍軍不理解:“這有啥看頭?球的看頭也沒有!”時間久了,軍軍也會給第一次來鷂子澗的人講哪幾個山頭打過仗。有一次,軍軍帶著明珠他們上山,路上碰到臨村的羊倌,隔著山谷喊他:“軍軍,弄啥咧?”他隔空喊道:“看烈士!”回聲縈繞在黃土高原的山谷之間。
紀念不是為了傳播仇恨
鷂子澗已經成了明珠的精神港灣,也讓他對戰爭有了更深層的認識。他經常一個人跑到鷂子澗,點上一支煙,坐在紀念碑下,想象程繼賢團長和那位士兵活著時候是什么樣子。有一次,他買到了一份日本士兵的手牒,發現他恰巧死在鷂子澗,就把手牒放在紀念碑下,摘了兩只野花,給他也點上了一支煙。
日本士兵里市寬手牒
“從手牒上看,他就是一個普通日本農民,八分錢的征召令就讓他上了戰場,半年以后就死在了中國。他肯定也有父母、孩子,也有很多故事?!泵髦橛X得應該更理性地看待戰爭,“其實大家都是被裹挾進來,沒有辦法,每一個逝去的生命都值得尊敬?!?/p>
與眾多抗戰老兵以及其他戰爭親歷者接觸,讓明珠覺得,很多老人都已經看開了,看不開的其實是他們的后代。周錫奎老人還在世的時候,有一次明珠拿日軍少佐尾家刢的照片給他看:“這就是在鷂子澗跟你們死扛的、被你們圍在馬蹄形陣地的十一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尾家刢?!崩先顺聊艘粫?,對著照片說:“當年我們是敵人,但我想現在我們可以成為朋友?!?/p>
明珠認為,懷念和紀念犧牲的英烈不是為了傳播仇恨,而是為了珍惜現在、珍惜和平?!盀槭裁匆鲞@個事情?其實是為了我們現在要更好地生活。我們看到當年他們那么多不容易,就應該抓緊有限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對家庭、對社會、對單位。而不是像網上說的,什么‘哪怕華夏遍地墳,也要殺光日本人’,很多人都跑偏了?!?/p>
明珠不覺得來回奔波鷂子澗是苦差事?!熬湍铭_子澗來說,來鷂子澗我就快快樂樂。有一天可能因為什么原因,我們不來鷂子澗了,緣分暫時終止了,我們也不要有什么遺憾,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了就行了?!?/p>
本文由專業的基坑護欄廠家"正辰公司"發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原文地址:http://www.voguers.cn/wenku/32817.html
地址:河北省安平縣中營開發區
Copyright ? 2023 安平正辰公司 冀ICP備12023967號-2 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