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工地護欄網生產廠家(昭通工地護欄網生產廠家電話)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一座鄉村大橋的變遷,足以折射出新中國70余年絲網的發展變化和國力的日趨強大。
這座橋就是冷水河大橋。
橋之夢
冷水河位于昭通城西北部,離灑漁集鎮下街子北端6公里處,昭永公路就從這里經過。
冷水河是昭陽區的第二條大河。它的發源區域為永善縣的茂林鎮、昭陽區的蘇甲鄉和灑漁鎮的部分高寒山區,流域面積約960平方公里。其百余里流程均為叢林覆蓋的深箐溝壑、懸崖峭壁,光照少、水溫低,流經灑漁鎮新海村的三、四、五村民小組時水感冰涼。尤其是秋冬季節,河水更是寒氣逼人,觸之冰涼徹骨,故名“冷水河”。其兩岸也因水得名“冷水河村”。
在絲網運輸落后的時代,冷水河是上昭通、走昆明、去永善、過金沙江、下四川涼山的必經之地。據載:清乾隆年間,冷水河是云南銅礦經昭通到永善黃坪上船、沿金沙江運往京城的驛站;清宣統元年開通的四川、永善到昭通的晝夜郵班也從這里經過。由此可見,冷水河是清朝“滇銅京運”和郵政往來的重要官路之一。
也因此,清朝年間,在冷水河岸邊的驛道兩旁,先后搬來了陳、浦、聶、李、雷等5個姓氏以開客店、馬店為生,數代以后發展成一條兩百多米長的小街,稱“店子街”“冷水河街”(今已無存)。
20世紀50年代,筆者還見到:每天從日出到黃昏,冷水河馱幫結伍、背夫成群;駝鈴聲、馬嘶聲、打杵聲,特別是那粗獷的彝歌聲時時在山谷中回蕩。尤其是每天午夜,郵班馱馬那“哐啷……哐啷”的銅鈴聲,郵遞員不時敲響的“鐺……鐺……鐺”的銅鑼聲,至今好像還在山谷中回蕩。
然而,冷水河那奔騰的河水卻成了絲網發展的攔路虎,困擾著南來北往的馱幫、背夫和兩岸的民眾。
在那雨水充沛的時節,冷水河河水的流量十分可觀。據解放后昭通水文資料記載,冷水河年平均流量為1.9億立方米。那寬闊的河面、湍急的流水,且不說寒冬冰封河面,讓行人客商望而生畏,僅就每年夏天時有客商或馱馬喪生于洶涌澎湃的洪水之中,也讓人聞而驚心!
落后的絲網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窮則思變于是人們夢想著在冷水河上架一座橋,讓過往行人暢通無阻!
夢之難
架橋夢一年年一代代過去,仍是幻想!
到了民國年間,店子街上的陳春光、李云太兩人合資在冷水河上造了一條小木船。小木船??吭诙煽?,由過往客商自己擺渡,不收費也無專人管理,純屬慈善行為??蓻]幾年,小船就被洪水沖走了。
后來,店子街上的浦光忠兄弟又在河上架起了溜索,用于營利,如一個背糖腳夫,連人帶貨收取一筒“碗兒糖”等。然而那溜索畢竟是篾編的,幾年后索道就毀壞了。
灑漁的地主又利用冷水河兩岸百年垂柳作依托,在河上架起了浮橋方便南來北往的客商,可兩年后又被洪水沖走了。
在以馱馬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年代,小船也罷,溜索也罷,對馱幫來說,影響不大:每年的洪水季節,或是馱馬或是自持水性超人而牽馬過河以謀小利的“水手”,仍時有喪生于洪水的悲劇發生。
盼啊盼,等啊等,到了1948年冬,昭通名人彭勤修完靖安大橋后,來到冷水河集資建橋,給人們帶來了一絲希望。
彭勤在渡口處,苦口婆心地宣傳建橋的重要性,動員過往客商捐資建橋。凡草鞋麻腳、破衣爛衫、精神不振的貧困者一律不問;凡商賈、衣冠華麗、土豪官紳若不“拔毛”就休想過關。其間,曾發生了一些趣事。
一天,來了兩個人。一人牽著馬,馬背上坐著一個頭戴禮帽、身穿長衫的“富翁”。彭勤上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富翁”捐資建橋,可他卻說沒錢。較后,那“富翁”竟然說:“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彭勤火冒三丈,把他拽下馬來?!案晃獭碧稍诘厣蟿右膊粍?,彭勤仔細一看,便大吃一驚問道:“你的雙腳呢?”答:“丟在臺兒莊了!”又說:“咋個回事?”答:“你去問日本鬼子去!”又說:“你也在臺兒莊打過仗?”回答說:“‘你也’?聽你這口氣,好像你也去參加打過臺兒莊?”于是兩人親切地交談起來,原來他們是臺兒莊戰役的戰友。說起戰斗的慘烈,談及戰友犧牲的悲壯場面,兩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過了一段時間,便開始建橋了。彭勤把工程承包給了上街子的一個石匠,雜工派給了附近的農民。據筆者的哥哥回憶,放工時給每個人一小點碎銀子,說是工錢。
可是,開工沒幾天,昭通來了一個班的國民黨憲兵找彭勤。先是飲酒閑聊,然后趁彭勤不防備,一個彪形憲兵一抱箍住彭勤的上身,另外兩個憲兵各自抱住他的一只腳往不同方向拽。彭勤,一個昭通的武術名家竟然被按翻在地。其他憲兵蜂擁而上,扭手的、按頭的、壓腳的,玩了個“雪堆山”。他們把彭勤捆了個結實,綁在滑竿上,一溜煙抬往昭通城去了。
后來,人們得知彭勤在集資中“懲惡揚善、打富濟貧”,對冷水河下游的范姓、趙姓等財主收了重款:有的10石大米,有的1石兩斗辣子面供民工生活。幾家財主因有后臺,就把彭勤告到了官府,彭勤便遭了此劫。此后,彭勤再也沒有到過冷水河了。
冷水河修橋的夢又遙遙無期了!
夢之圓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50年,昭通解放了。
一個滿身創傷、百廢待興的國家,當時的經濟困難不言而喻。然而新的昭通人民政府卻急人民之所急,助人民之所需。
1955年,政府投資在冷水河修起了大橋。地址就在彭勤選定的老地方,橋長約30米,橋面約3米寬,墩高約4米,石砌橋墩,5墩4孔,數根木桿為橋梁,上鋪木枋,人畜共用。
真道是:國正官清民福祉,橋通水易夢也真。
可惜天災無情。1960年夏天的一個夜晚,電閃雷鳴、暴風雨大作。緊接著冷水河里洪浪滾滾、潮聲震天、山搖地動……天亮后,人們發現冷水河大橋無影無蹤,連那碩大的橋墩也殘缺不全了。
冷水河的絲網困難使兩岸民眾急,馬幫商賈急,人民政府更急!
為了避免洪水對大橋的危害,1961年,政府投資又在冷水河上架起了鐵索橋。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突飛猛進,農村絲網事業的發展勢在必行。政府補助、人民投勞,1985年修通了由灑漁到新海村、新立村、永善茂林的鄉村公路。有公路就會有車輛通行,冷水河鐵索橋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1988年8月底,一座10噸級人車共行的絲網大橋替代了鐵索橋。新橋仍建在原地址,長約30米,寬3米,高4米;石砌橋墩,5墩4孔;橋面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強了大橋的堅固性。
橋,更牢固了,冷水河有了汽車聲、摩托車聲,背夫、馱幫漸漸消失了。
歷史的車輪進入了21世紀,改革的步伐年年深入,昭通的絲網事業發展更加快捷。人們把致富奔小康與絲網事業融為一體,提出“要致富,先修路”的口號。2002年,昭永公路途經冷水河。這時,石墩水泥大橋已遠遠落后于時代發展的需要。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國力的夯實,冷水河大橋又迎來了改頭換面的好時機。
2003年,在冷水河老橋下游約2000米處新建了一座絲網大橋。橋身長約40米,寬8米,墩高4米;4墩3孔,橋柱(墩)橋梁橋面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上置水泥護欄,氣勢雄偉、壯麗美觀。
至此,千年棧道變坦途,滔滔的冷水河河水不再是絲網攔路虎。柏油路上南來北往的車輛晝夜不停。背夫、馬幫的故事已成為歷史,絲網困難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的昭通,天上有飛機、地上有火車、高速公路網更是四通八達。飛速發展的絲網事業就像神舟火箭一樣,載著昭通突飛猛進。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ztrbwx)丨作者 戴元明
編輯丨尹婕
編審丨馬燕
值班領導丨曹阜金
校對丨彭曉雨
投稿郵箱丨302626508@qq.com
廣告咨詢丨0870—3191969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
本文由專業的基坑護欄廠家"正辰公司"發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原文地址:http://www.voguers.cn/wenku/40136.html
下一篇:工地臨邊防護欄桿的標準和要求(工地臨邊防護欄桿的標準和要求是什么)
地址:河北省安平縣中營開發區
Copyright ? 2023 安平正辰公司 冀ICP備12023967號-2 XML地圖